在经济新方位下 对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示:站在新的经济方位上观察,建筑业和其他许多需要去产能的行业一样,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发展的困境,也有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性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方位。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站在新的经济方位上观察,建筑业和其他许多需要去产能的行业一样,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发展的困境,也有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建筑业当前发展的困境
1.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失衡。建筑业的产能过剩,从狭义上看,就是在市场上有一定资质的追逐利益的各类法人企业太多,而实际上具备相应生产力水平、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企业较少。从广义上看,建筑业的产能过剩表现在队伍上,是一般的、低水平的总承包企业过多,造成了市场上的过度竞争;表现在产品上,是三、四线城市商品房(也包括部分保障房)过剩,去库存的压力很大;表现在资金上,是投资下降,企业应收款居高不下;表现在产业供给结构上,是一般的房屋建筑施工能力过剩,真正能适应未来城乡发展的基础施工、环保施工、绿色施工和精准化服务的能力较弱。因此,建筑业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
2.体制性矛盾导致的生产方式落后。2016年,国家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目标,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城市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年前就提出,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的EPC施工方式。大家都知道,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但是实际的进展用“步履维艰”去形容都显得不够。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前提似乎在审核特级企业时就已经解决,但实际上,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多数工程并不想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市场上多数大型工程的设计业务还牢牢掌握在国有的或大型的设计院手中,在客观上形成了设计单位搞不了大型施工、施工企业做不了复杂设计的局面。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自己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总是难以很快解开。装配式建筑如今炙手可热,各地都建立了许多PC生产线和生产基地,但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市场需求的还是引导消费的市场政策问题、施工配套的标准问题、绿色环境的政府控制问题等。所以说,体制和政策的滞后直接影响着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
3.建筑市场监管表面化。应该承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推进,建筑市场和现场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主要靠政府部门每日每时地监管工地上各类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质、查看劳务人员是否符合标准,恐怕不是长远之计,况且统计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仍然存在。对建筑市场招投标的监管、对现场操作人员实名制的监管,还有许多值得政府部门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民工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资质、工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企业长远生产力资源能否持续的问题、是关系到解决一亿农民工身份归属和融入城市的问题。
4.行业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对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大都将其归咎于市场、归咎于社会,很少认真地想一想社会与企业都共同存在的问题——诚信问题。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诚信也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虽然信任缺失是双向的,但这种不信任大都又指向施工企业,这种认识又有着较为普遍的社会认同基础。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降低了社会的效益和效率、干扰了市场上的正常秩序,还严重地损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诚信建设已经是当前社会和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