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
内容提示: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你希望她的婆家要多给彩礼。你有一个儿子,你嫌亲家要的彩礼太多。你有一个儿媳,你嫌儿媳事太多,不懂事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权,你开车时讨厌行人,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你希望她的婆家要多给彩礼。
你有一个儿子,
你嫌亲家要的彩礼太多。
你有一个儿媳,
你嫌儿媳事太多,不懂事
你有一个女儿,
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权,
你开车时讨厌行人,
你走路时讨厌车。
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
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
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
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小故事 大人生
【小故事一】
一头猪、一只羊和一头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羊和牛都很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出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却是分我的命啊!我的生命啊!!!伙计们!”羊和牛相视无言“......”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而不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毕竟,天道好轮回,苍天又何曾饶过谁呢!善意对待他人,必将收获善意!

【小故事二】
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你把我当成你,我把你当成我,这样就换了位,再思考一下……
一对夫妇坐车去游山,半途中下车。听说后来车上其余的乘客没有走多远,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结果全部丧命。女人说:咱们真幸运,下车下得及时。男人说:不,是由于咱们的下车,车子停留,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然,就不会在那个时刻恰巧经过山崩的地点了……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任何人都有被冒犯、被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小故事三】
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我心里热热的,联想很多。
我不信冥冥中的上帝,但我坚信自然中的法则。“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小故事四】
有一对要租房子的夫妻,俩人拖着疲累的身躯挨家挨户的找房子看,但总没有几个中意的。到了下午,奇迹出现了,俩个人共同看上一间他们都满意的房子,急着想付订金,把房子订下来!(因为这房子太好了!客厅像客厅!厕所像厕所!他们不喜欢那种客厅像厕所般太杂乱的房子;也不想要一个厕所像客厅般豪华的房子!)
房东出现了,是位老先生,这老先生说:『租房子,我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我不租给有小孩子的家庭。』这对夫妻面面相觑。
老公:“可是你看我们旁边的小孩是什么?”
老婆抢着说:“是装饰品!”
老公:“老婆!你呆了吗?为了租房子竟然把小孩当做假的!”
老婆:“呜~我真的很喜欢这房子,被这拖油瓶给害了啦!”
俩人正沮丧的要离去时,只见小孩又回头按电铃,叮咚!
龟毛老伯又来开门!老伯笑着说:“啥事啊?装饰品~呵呵呵!”
小孩:“阿伯,我要租房子!”
老伯说:“租房子?我不租给有小孩子的家庭哦!”
小孩:“我知道!我只有爸爸妈妈没有小孩子啊!你可以把房子租给我!”
老伯:“哈哈!真是聪明,OK,就租给你!”
生活中总有许多限制,不论限制是正面或负面的,不加思索的跟随会让人不知其所以然!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呢?
一旦工作成了一种习惯,那刻板的逻辑也就随之而来。有时连泡杯咖啡这样的小事都不懂去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工作是很可怕的喔!

【小故事五】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超市,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超市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超市。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