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于5月16日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为苏州望族之后。
他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一生设计的建筑作品遍布4个大洲,10个国家之多。几乎拿遍建筑界所有的奖
项。“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光线魔术师”贝聿铭惊才绝艳的建筑作品
1964年,肯尼迪图书馆,让他在美国主流建筑圈站稳脚跟。
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1978年,几乎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国家美术馆东馆建成。
贝聿铭以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有力驳斥了现代主义运动已经衰落的论调,成为7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建筑之一。
1983年,承建卢浮宫改建项目,则为贝聿铭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1980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看到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后,毅然决定由贝聿铭担此重任。
可是,当贝聿铭提出,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一座玻璃金字塔,并将其作为卢浮宫正式入口的标志的时候,这个方案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
贝聿铭回忆:“在我们公开展示金字塔设计之后的1984到1985年之间,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也在巴黎街头遭到不少白眼。
他最终说服了法国人,1989年建成的玻璃金字塔,也以上佳的方式将卢浮宫带入20世纪。
1982年,贝聿铭在北京郊外的香山设计了一座低层的旅游宾馆,被命名为香山饭店。
它已成为中国近年来众多庭院式酒店的原型。
香港的中银大厦
1983年,他就被加冕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这个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奖项,评价他为:“贝聿铭给予了我们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始终关注他的建筑周边的环境,拒绝将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建筑难题之中。他对于材料的娴熟运用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
1996年,美秀美术馆
“小女儿”苏州博物馆,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古城苏州,贝氏家族已经在此绵亘生息600多年。
尽管,贝聿铭在苏州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个月,但他认定自己是苏州人。他说:“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设计苏州博物馆给我一次机会去了解我的老家”。
他为世人打造出一座恬淡的苏州博物馆,灰白色、带有姑苏轻软气质,它朴素却很美,有世外桃源的空灵,又有人间烟火的温度。
2009年,贝聿铭参与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大师已经逝去,但其留下的建筑仍可供我们参观游览。“让更多的人来建设自己的祖国”,这是贝聿铭心中的一个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