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先生的突然离世,刷爆
了设计圈。
我以为,他的世界可能并不需要如此喧哗,
“懂他”,或许是一种最好的祭奠!
他设计的那些耳熟能详,惊艳世界的著名建筑,
究竟有多少人身临其境,
真正读懂了呢?
贝聿铭先生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曾多次获得各项国际著名奖项,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大量的划时代建筑奠定了其作为20世纪最
成功的建筑师之一。无论你是否在设计圈,我觉得以下4个贝老在东方国家的建筑作品,值得我们去参观和体验。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明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他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
占有重要位置。我下的工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10倍。”
广场式的前院,内院式的大堂,和建筑后花园,这样的布置不仅增强了空间序列的连续性,更加营造出中国传统
建筑“庭院深深”的韵味。
饭店内有“四绝十八景”,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去香山旅游, 欣赏美景的
时候,不妨住在这里体验一下。
苏州博物馆
继香山饭店之后25年,贝聿铭又一次在中国用更坚定的信心继续探索“中国语言”,建成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
馆也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
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已是耄耋之年的贝聿铭为了这个博物馆,多次奔波于大洋两岸。对于贝聿铭来说, 这是
一条眷恋的、虔诚的心灵归乡路。
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
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统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为此, 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的设计
理念。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中银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 象征着
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中银大厦的设计既具神秘感又不失逻辑性。这座反光玻璃包裹的塔楼就像一尊巨大的雕塑,随着角度和时间不
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即使阴天也能吸收有限的自然光,“这是在城市背景下对于外部形态和活动的探讨。”
贝聿铭说,“这栋楼,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当你移动的时候,它显得更加精彩……因为特殊的形状组合设计,就
好像一个多面镜,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活力。
美秀美术馆
隐匿在山林中的美秀美术馆
《桃花源记》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是一个家喻户晓、令人神往的传奇故事。有一位建筑大师怀揣着对于建筑
设计的独到见解,在密林深处塑造出了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这位建筑大师就是贝聿铭先生,而这座建筑便
是其为日本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美秀子所营建的私人美术馆——美秀美术馆。
美术馆表达了贝聿铭的一个主要理念, 即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 最特别的是建筑主体的
80%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
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他17岁高中毕业后,
父亲本来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但是当时的贝聿铭却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终选择了赴宾夕
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除了上文介绍的几个东方代表作,他用了一个世纪,让自己的建筑遍布4个大洲、10个国家,比如:卢浮宫玻璃
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艾佛森美术馆、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波士顿美术馆、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等等。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艾佛森美术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
他曾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位华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赢家!
我想,缅怀贝老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留下的设计思维和建筑信仰传承下去。
咨询电话:188 0950 7454
地址: 银川市正源北街紫云华庭南昌禾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