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是我们家中最舒服的地方,每天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要在卧室度过。
人在这期间大约要呼吸7000次,通过的空气量约有2400升。如果卧室空气的质量差,含有各种化学污染物或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很多大户型的房子卧室就有卫生间、衣帽间,很多人把电视、电脑带进了卧室,搬一个大的鱼缸养上了鲜艳的鹦鹉鱼、装修唯恐不华丽……这些与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关系呢?
禁忌一:卫生间就在卧室里
隐患指数:★★★
目前大户型设计,主卧一般都会带有卫生间,简称主卫,主卫很方便,如洗浴、如厕不用出卧室,对家中人口多的人非常适用。但是卫生间再讲究,异味和潮湿都是难免的。尤其是多数主卫都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通风口,卫生间的湿气也难免进入卧室,床上用品吸收了潮气,铺盖起来不舒服。
禁忌二:电视、电脑进卧房
隐患指数:★★★★
电视、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就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就会致人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视力下降、血压升高或下降等。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禁忌三:在卧室里养鱼
隐患指数:★★
养鱼是工作之余怡情养性的好选择,鱼缸蒸发的水汽还能调节室内空气的干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卧室内养鱼,这是因为,水族箱的体积不同于一般鱼缸,散发的水汽很多,会使室内的湿度增大,容易滋生霉菌,导致生物性污染;水族箱的气泵还会产生噪音,影响睡眠。
禁忌四:卧室放满绿色植物
隐患指数:☆☆☆☆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增加含氧量,而且能舒缓紧张情绪,于是许多人把它们搬进了卧室,然而,当夜晚光照不足时,绿色植物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卧室里绿色植物越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加上睡觉时关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就会使人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环境,造成持续性疲劳,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长此以往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因为植物的土壤中可能隐藏着大量霉菌,而霉菌会引发呼吸系统症状,如过敏或哮喘。
禁忌五:最漂亮最豪华的是卧室
隐患指数:★★★★★
以前主人住的三个主卧,墙壁上全都贴满了漂亮的壁纸,卧室里的床、衣柜等家具都很讲究,检测结果是这些卧室的空气污染都严重超标。而保姆住的小房间,除了一张床和地板砖,没有其他任何装饰,墙壁也只是用白色的涂料粉刷了一下,但这间卧室的各项指标都合格。由此可见,装修越豪华、出的钱越多、看上去越漂亮,产生的污染就越多。
禁忌六:电器过多,尤其电视正对床脚
卧室内电器过多在风水上被称为“火宅”,影响健康。现代医学理论也指出,电器辐射确实损害人体健康。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处于待机状态的电视若正对床脚,其辐射更容易影响双脚的经络运行及血液循环。
禁忌七:卧室洗手间的门正对床
风水理论认为洗手间五行属水,阴气较重,容易引起腰肾不适。
调查发现,卧室带洗手间,尤其洗手间正对床的住户确实大多有腰疼症状。不管洗手间多豪华,也改变不了其排污的本质,空气质量不佳,沐浴后更产生较多湿气。若洗手间的门正对床,不仅容易使床潮湿,还容易影响卧室的空气质量,时间长了就导致腰疼,更会增加肾脏的排毒负担。
禁忌八:面积超过20平方米
古代风水理论指出“屋大人少,是凶屋”,认为“大房子会吸人气”。因此,即使是皇帝的寝宫,面积也不会超过20平方米。
其实风水中所说的“人气”就是我们后来发现的“人体能量场”。人体是一个能量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散发能量,就像工作中的空调,房屋面积越大所耗损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卧室面积过大会导致人体因耗能过多而免疫力下降、无精打采、判断力下降、做出错误决定、甚至“倒霉”生病。
禁忌九:带阳台或落地窗
卧室如果带有阳台或落地窗,同样增加睡眠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人容易疲劳、失眠,玻璃结构无法保存人体热能。这和露天睡觉易生病是一个道理。科学家通过特殊摄影方法拍摄下人体能量场光谱后也发现,睡在带有阳台的卧室能量场也弱于睡在不带阳台的卧室。
禁忌十:窗口大、朝东或朝西
风水师指出睡在窗口大、朝东或朝西的房间中容易因“光煞”导致“血光之灾”。因为在朝东或朝西的房间,早上或下午猛烈的阳光会导致卧室内光线过强,刺激神经影响休息,导致失眠,更使人变得不清醒、冲动易怒。
禁忌十一:床正上方的屋顶装有吊灯
风水上将“床正上方的屋顶装有吊灯”称为“吊灯压床”,认为“煞气重”。对健康不利。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床正上方的屋顶若装有吊灯,确实会给人以心理暗示,增加人心理压力,影响内分泌,进而引起失眠、恶梦、呼吸系统急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禁忌十二:床下不要摆放东西堆放杂物
卧室要气流通畅,不宜在床下堆放箱子等物品。床铺的下面离开地面要有适当的距离让其通风,床边的通道三面绕床,气能环抱凝聚在床上,而形成聚齐的格局。传统风水学认为乱堆放东西于聚齐不利。
睡房布置的十分重要,你绝对需要一间布局合理、布置舒适的睡房,别忘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此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