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广东省 广州市 市辖区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路68号东宏大厦H402单元
电 话:400-680-0011转020
联系人:霍先生
一项持续了近一个月,受到公众普遍质疑的微信收费争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面对“该不该收费”,各个利益方都回避直接回答,转而谈论“OTT服务造成网络负担加重是世界难题”“微信应该是多方共赢”等问题。但是运营商却无法忽视微信今天为用户所创造下的价值,不得不承认微信在精神上把运营商干掉的这一残酷事实。
今年过年,很多人除了用到传统的电话、短信拜年外,还会用到微博和微信这样现代化的拜年方式。尤其是微信,不仅能够发送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还有语音讯息,甚至可以直接语音通话,因此成了不少年轻人拜年的首选方式。
微信,同企鹅的大多数产品一样,也并不是企鹅最先想到的点子。大家知道,黑莓平台上有个叫BlackBerry Messenger。该应用可以非常迅即的与好友进行文字、表情等即时讯息的交流,以及分享图片、音乐、视频等文件。
但是,BBM的使用需要开通昂贵的BIS或BES服务,因此仅可在BlackBerry平台上使用,并不支持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平台。于是,随着对多样化即时通许需求的加强,Kik Messenger便应运而生了。
就最初的功能而言,Kik同BBM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不同在于,Kik支持跨平台。再加上每当一位用户安装完之后,Kik变会自动检索通讯录提示哪些联系人已经安装,因此Kik的用户量有了史无前例的增长——在其发布15天内,便获得了百万用户。但也正是这一功能,让Kik饱受争议。随后,RIM更是借这一理由,直接让Kik从自家App World下架,已安装用户的推送也会被加以1小时左右的延时。
几乎同一时期,准确的说是三个月后,Talkbox,一款以语音录制和语音传输为基础的,以为用户提供点对点对话和消息推送为核心服务的移动社交产品同样受到了大家的热捧。简单的说,Talkbox就可以看成是一款全面语音化的Kik应用。只不过与Kik纯粹基于文字的消息传递方式不同,Talkbox是依靠更加迅捷和即时的语音传递,从而更能表达用户的情感。
但是就像大多数创业团队经常被天使投资人问到的那个问题“如果腾讯复制了这个项目,你们打算怎么办”所说的那样,腾讯真的来了。
作为国内即时通讯领域最大的垄断者,坐拥近8亿QQ注册用户和近2亿QQ同时在线用户的腾讯,自然不会对这一市场的变化无动于衷。在Talkbox发布后仅三天,腾讯发布首款微信客户端。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由于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因此并不为外界所看好。
在随后1.1、1.2和1.3三个测试版中,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截至2011年4月底,腾讯微信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2011年5月10日,微信发布了2.0版本,该版本新增了Talkbox那样的语音对讲功能。该功能的加入,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
而从2.1和2.2,再到2.5版本中对视频信息的支持以及“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加入,再一次引爆了微信用户的增长点,此时微信用户已达1500万。
2011年国庆当日,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现在广为大家所知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号。则意味着微信开始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从微信3.1到3.5,微信先后增加了英文界面,以及支持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这进一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用户使用微信这一服务。截至2011年底,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达到5000万。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这一版本增加了类似Path和Instagram一样的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分享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的推出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用户粘度。根据微信团队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微信朋友圈每天的发帖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微博最鼎盛的时刻。同时,为了更加有利于微信的国际化,从4.0版开始,微信的官方英文名称被定为Wechat。
2012年7月19日,微信4.2版本增加了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从此,微信不单单是一款社交化的手机即时通讯客户端,还把触角伸向了桌面领域。而视频聊天插件的推出,在为用户提供免费视频语音通话的同时,更是被认为将会使运营商“颗粒无收”,甚至有人认为微信将使腾讯成为第四大运营商。
2012年9月5日,微信4.3版本增加了摇一摇传图功能,该功能可以方便的把图片从电脑传送到手机上。这一版本还新增了语音搜索功能,并且支持解绑手机号码和QQ号,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把控。
2012年9月17日,腾讯微信团队发布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而仅仅过去不到4个月,2013年1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从2011年1月21日,到2013年1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微信便获得了超过3亿用户。这一成就的取得毫无疑问值得整个团队骄傲。
2013年2月5日,微信发布4.5版。这一版本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并进一步丰富了“摇一摇”和二维码的功能,支持对聊天记录进行搜索、保存和迁移。同时,微信4.5还加入了语音提醒和根据对方发来的位置进行导航的功能。从中可以看到微信将进一步整合腾讯内部资源,并可能会模仿siri,往人工秘书方向发展。
如今在PC上有老三强(新浪、网易、搜狐)和新三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无线上有了微信,已经是一个单极世界。微信已经成了《黑客帝国》里无所不在的Big Brother。
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有两条路:过去在产业链有大中小公司,现在要么成为没有梦想的小公司,独特的内容,游戏,放在微信和苹果应用商店,用户不属于你,Facebook和Zygna的游戏就表明,但Zynga试图脱离Facebook时,你发现就不行。同时在美国每个Big Brother,由于文化,总是有挑战者,比如三星和谷歌,去挑战苹果,但他们不是小公司,要么你是挑战者,要么是靠巨头分账生存的小公司。
腾讯公司的老对手周鸿祎近日在媒体发表评论说:“ 在中国会更加极端,微信已经从精神上把运营商干掉了。运营商忙着做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发现安身立命的东西,基本需求是通信,沟通,玩游戏是上面的需求,当通信这一基本需求被微信拿走后,运营商就真正成为了管道......
微信已经控制了所有人的真实性,你的通信记录,你和谁沟通和内容,你到什么地方,你的朋友叫谁,在PC上还是虚拟的。微信加一个功能,可能就会死掉一个公司。你辛苦做了几百万的用户,但微信一升级推出一个相同的新公司,你可能就死掉了。微信本身会成为一个平台,很多小公司寄生在它上面提供各种服务分账。你不要指望成为像它那样的巨头。”
从去年开始,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开始蚕食电信运营商传统语音、短信业务市场。日前工信部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2个月,由于微信、微博等业务的替代效应,运营商的点对点短信业务量有了明显的下滑。业内有消息称,国内运营商也希望以腾讯为代表的企业能够为OTT业务支付额外的费用。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认为,OTT业务势不可挡,既然消费者喜欢,中国移动肯定也不会去反对,相反,运营商应该和互联网公司发挥合作精神,让这样的业务可以持续做下去。
虽然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没有给中国移动带来压力。据了解,类似微信这样的应用,即便在用户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也会不断向网络发出“心跳”信号,虽然这些“心跳”信号并不使用数据流量,但是会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如果信令被占用严重,运营商的网络就会出现问题,甚至瘫痪。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微信给中国移动贡献了10%的流量,却占用了60%的信令。
黄晓庆介绍,去年一个免费语音应用占用大量信令,就造成了日本运营商在东京的网络瘫痪,250万用户近4个小时无法打电话和发短信。此外,美国运营商AT&T,欧洲运营商T-Mobile、O2都发生过类似事故。因此,黄晓庆认为,OTT业务的发展不能损害或者影响用户已经付费的业务,比如短信和通话,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微信的发展嫁接在通讯运营商网络基础服务上,致使微信开始威胁通讯业长期独占的语音业务,这引发了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的不满,一直以来都有消息说,三大运营商正在和腾讯协商微信的收费事宜,后来又有发改委的专家说,既然短信要收费,为什么微信就不能收费?
记者从接近运营商人士处获悉,工信部已经介入到运营商与OTT企业关于收费问题的争议中,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目前运营商正在制订相应的方案并准备提交工信部。
对于如何解决0TT业务增长与信令占有之间的矛盾,黄晓庆认为,一方面在于运营商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二是改变商业模式,取消包月不限量的套餐,寻求合理资源的合理定价。他建议,运营商与OTT厂商应该就信令占用和带宽的问题进行统一协商,两者之间形成合作机制。
“我本人从中国移动董事长这个位置退休已经一年了,从退休以后我就不在外面谈论中国移动的事情了。”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发言前做了这样的陈述,“OTT(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无法弥补这项支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双方应该开展协商对话。”
近一个月以来,“微信是否收费”引发公众种种质疑。电信运营商坐地起价的“微信收费”之说却不断加码。
“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说。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甚至感言“微信比电信联通更可怕!”
对于运营商方面坚持“收费”的坚决态度,腾讯对此的表态让人费解。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回应称,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一事“不可能”“是否收费尚未确定”“微信商业化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外界传说的5分一条信息,一毛一条语音都不足为信。”
近一个月以来,关于微信收费的解释、推断、乃至收费版本等各种消息甚嚣尘上,鱼龙混杂,加深了群众的猜疑。
“微信收费是企业间的正常商业行为”,一些“知情人士”解释说,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公司收费,将它理解成向用户收费是误读。
事实上,从开始宣扬计划、拟向用户收费,到辩解称“用户不会承担过多费用”,众多“杂音”的背后,到底是相关方面的刻意误导,还是消费者的误解呢?
“微信之争实为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采取收费的形式试探民意也是一种所谓的公关‘技巧’。”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认为,与受到冲击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电信运营商引发争议的背后“绝非收钱这么简单。”
“在新一轮的移动互联浪潮中,需要一个鼓励竞争、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否则,谁都不能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受益者。”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说,微信实际上也在打造一条技术创新生态链,需要运营商的支持。
“微信收费之争是利益之争,微信受热捧直接损害了三大运营商的商业利益。”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所谓“微信占用信令资源导致网络通信瘫痪”只是运营商“赤裸裸的借口”。
虽然,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很早就布局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飞信、联通沃聊、电信翼聊等,但这些业务在微信冲击之下溃不成军。
“想不通为什么用收费打压微信,如果飞信比微信更便捷,更快速,谁还用微信呀。”海口市民顾志斌说,关键是三大运营商依靠垄断地位挣钱成为习惯,“捆绑”住了创新的“手脚”。
吴鹰说:“微信只是一个点,真正给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带来冲击的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运营商必须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投身于技术创新。”
据工信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短信业务同比增长仅为0.7%,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7.6%,普通用户使用的短信下滑更达到10.6%。
而一家网络咨询机构的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11.1%的祝福信息是通过微信发送,就在一年前,微信所占据的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垄断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些嘉宾对“微信收费”引发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呵护,表示了担忧。
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表示,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高成长。他特别强调,环境与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比人才和资金还要重要。
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些嘉宾认为,此次“微信收费”争论中,运营商一方面举着“市场经济”的牌子要求收费,另一方面又急于引入“政府干预”,给“收费”贴上“合理”标签,这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监管能力的考验。
“公共政策制定,政府不可缺位,但更不能越位。”代红表示,类似微信这种涉及是否向三亿公众收费的公共政策制定,政府部门不应“表态过频、伸手过多”,干扰本应由自由竞争决定的市场行为。
“一些由政府职能部门干预带来的错误和后果,最后又成为政府再次干预经济的理由。”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政府不应随意干涉市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问题上”。
相关专家认为,一些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重大民生政策制定出台前,故意“放风”,拿民意“试水”,反映出“执政为民”的理念还未落到实处。
中国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政府转变公共职能,必须以公众需求为根本,“应注意合理分配既得利益,调动民众参与,落实民众意愿。”
3亿多用户关切:微信到底收不收费?至今仍无答案。“对于这样的民生关切,有关方面‘放风’‘试水’是不负责任,迟迟不做正面回应同样是不负责任。”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过去很多人一提起腾讯,立即就想到一个词——抄袭者。微信一开始是模仿,但这个团队没有仅仅局限在抄袭功能上,而是在一味的追求创新,最后超越了同行,创造了价值。现如今微信的用户量已经相当庞大,如果运营商通过破坏用户体验的方式打压微信,就是和用户市场的呼声背道而驰。谁都不能逆民意。收费或许成了运营商唯一一个正当的反击手段。
多年来,中国的通信运营商太过于依赖垄断,传统业务挣钱太容易,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运营商并没有好好地为用户创新服务和产品,扶持这些“新生儿”,结果被“微信们”占了先机。运营商应该从这件事中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微信们”会不断出现,一味依靠垄断、固步自封,难免被时代淘汰。主动迎合时代需求,用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才能获得用户。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今天在微信上收到腾讯公关部出来辟谣,明确声称:“微信不收费!......”
(中寰装饰www.cnr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