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上海市 上海市 长宁区 长宁路1027号兆丰广场2808
电 话:400-680-0011转021
联系人:王先生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在《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1966)中提出的一系列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的观点。他倡导一种复杂和有活力的建筑,提倡兼容并蓄,引用历史和乡土语言,推崇曾现代主义拒之门外的模糊性、讽喻性、象征性、装饰性、民族性、地方色彩、公众趣味和鲜明的个性等丰富多彩、兼容并包的设计形式,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和派别五花八门,甚至难免光怪陆离、良莠混杂。有所谓野性主义、新方言派、光亮派、重技派、怪异建筑派等。1977年,建筑评论家詹姆斯在其《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体现多义性与模糊性,融精英文化与大众趣味,历史性与现代性为一体,是一种“激进的折衷主义”。斯特思将后现代主义建筑总结为“隐喻”、“装饰”和“文脉”三大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作有: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巴黎蓬皮社艺术与文化中心,摩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等。
可以说,室内设计方面直接沿用后现代建筑风格,在进行创作时,出现“隐喻”、“装饰”和“文脉”等手法,在形式上突破现代主义单一标准的风格,更多地表现了地域文化、习俗,引向多元化风格。
后现代主义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糅大众和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和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受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