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与石,中式空间的推手。
无论怎样,至少它们是在心底为曾经存在的文化致以敬意,还现实中的人们一次真实的追念。
明清风格 新中式的居住空间
谁来猜猜这是龙的第几个儿子?螭(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具灭火消灾之意。
时光叩问
在穿越过城市的喧嚣,眼前的青砖灰瓦显得格外脱俗出尘,于光先生的家就安在这里。曲径迂回的小路引领着探访的脚步,一缕陌生而熟悉的亲昵气息随着大门的打开悄然袭来。
自小在北方生活的经历一直影响着于光先生,这个家成为他的一次情感表达。同时砖房子也与设计师刘蕾、刘杰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明清风格的建筑里,构筑一个新中式的居住空间,内外的完整统一,才能用空间很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渊源。” 不以青砖灰瓦为怀古的道具,设计师用成熟的设计、自信的手法,敏感的灵性,为居者提供了一个四维空间的居住意境。
空间里有微妙的光影流动,让人有些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那么宁静,平和,该有些悠远的声音传来才能让这一切更为真实,比如躲在柳叶后的蝉鸣、划过蓝天的鸽哨……光,透过铜钱造型的方窗,与另一束在玄关处交汇,制造了如此不同的“光感”,含蓄而不张扬,却又将人完全笼罩其中。
中国人讲究的中规中矩,在色调明快的壁纸下变得不再刻板。
“叮叮当当”的声音是真实的,那是门环的叩击声。从山西收来的老门板,被经久摩擦散发着润泽的光,如同老玉上的包浆,在生铁敲制的门饰的装点下更加具有厚重感。将户外门用做室内门是于光先生从一个茶馆的设计里得来的灵感,一个错位处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以门环叩击,以木销掌管开合,又是诞生在刘蕾、刘杰“尽可能地尊重过去,保留传统的古典细节”设计的前提下。
又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不知是谁在哪个房间出入?这么一个细碎的声音,引来一串小小的猜测。曾经的人们,是不是也很醉情于这微妙的细节之中?
种石
在中国传统的石文化中,太湖石有“祖父种石,子孙收石”的讲究。石,不雕不琢,而是“种”,这是古代文人玩石的一种浪漫心境。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极致浪漫,才让后人如此沉醉于对历史的追问。
青石没有那样的讲究,是最民间的材质,朴实无华,却总感觉它有着男性的傲气。行走在它的上面,人有了扎根的感觉。完全的一成不变很容易造成压抑枯燥的感觉,尽管家中所有的地面主材全部采用的是青石板,却因设计师在空间的动与静,上与下之间,都采用了不同的铺设方法,变得充满动感而富有意趣。
围绕长方形的窗而造的铜钱造型,与威风八面的貔貅,塑造了一个蕴藏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玄关。
一楼走廊处,厚重的青石板上镶嵌着龙的十个儿子的雕刻。传说中“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但“九”只是古代用以表示最大的虚数。设计师刘蕾取“十子”,向居者表达了“十全十美”的美好祝愿。饱满圆润的白色鹅卵石在一方方青石板间过渡,仿佛画中有画。所有的居室,青石板错落地排列,绝不抢夺精美家具的风采。青花瓷碎片的镶嵌让二楼的青石板走廊看上去温婉了许多,如地毯舒展延伸至每个房间的门口,带有礼仪的尊重和人性的关怀温暖。
青石,并没有因为它的硬度和冰冷,脱离居者的考量与选择,反倒因与建筑外立面的和谐呼应,完美地担任了内与外交流的桥梁,一个大空间概念因它而得以表达得明晰透彻。
由轩而生出的书房,豁朗而古典。竹节造型的书柜,与竹叶图案的壁纸相得益彰。
生长的声音
站在二楼主卧,清晰地看到轩顶,高耸轩昂,不觉得那是一种凌人之上的气势,而是一种沉稳的气度,凭此,它便有了做书房的资格。竹节造型的一墙书架,在两侧竹叶壁纸的映衬下有了新的生命力。一杯香茗,一本好书,窗明几净中求得心灵自在。安静的午后,小憩榻上,耳际有些轻微的“噼啪”作响声,那是窗外竹子生长的声音。
15×15厘米的木方大梁,静默地担负着顶梁的重任。这些从老乡家收集上来的老榆木,不知经历了多少人家的时世变迁,才历练出了这样从容不迫的沧桑大气。经过特殊的处理增加了木质的稳定性,无论是做大梁还是台阶的板面,都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光线慢慢爬上木梁,一道道遒劲的脉络凸现,呈现着清晰可见的力量,无声地,响起生长的声音。
卧室里,于先生的小女儿,“嘤嘤”做啼,娇嫩而又清脆。那是,生长的声音……
在夜宴中,韩熙载《听乐》一曲,演绎着人间世事的喜乐故事。
Tips
- 设计师在使用老榆木做梁及台阶面板前,对木材做了“抽筋”的技术处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木质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变形断裂的现象。
- 在别墅的室内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与外立面的呼应。业主买房首先是看中房子本身的建筑,其次就需要设计师帮助他完成内外的设计装饰,因此一定要考虑内饰与外景的呼应。
- 设计师做方案时,要把空间想象成一幅国画,要有留白,为居者预留出时间。毕竟在居住的过程中居者会不断增加生活的积累,空间是伴随着时间而成熟的。
墙上是旧时山水,镜中是当下生活。错落的灰砖弱化了高高的天井的威严之气,精美的木雕门扇恰当地装饰了其中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