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还在做助理的时候,认识一位大公司的设计总监, 她每天都特别忙,不停地飞行,不停的会议,不停地打电话。我说你这么忙,和你聊天都觉得特别有压力,生怕浪费你时间。
她说,客观地讲,我们的时间是很贵的,你知道有个词叫“计时工资”,也就是如果客户要买你的一小时,市场上价位是多少。
我说那你的计时工资有多少。
“5000块吧”。
我擦,够我当年两个月的生活费。
01
没有任何一种成本比时间成本更高
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对钱的敏感度越来越差,因为钱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对时间的敏感度会越来越高,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记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其一生中睡觉占了20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工作14年,而闲暇时间有22年。因此,怎样利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
当下不少设计师特别“商业化”,哪个红、哪个时髦就跟风效仿,花大把的时间去做表面工夫。闲余时间沉迷吃喝玩乐。而好的设计师会比普通的设计师思考的更多,在设计里融入自己的思考,从产品的全局出发去考虑每一个细节。对产品负责,主动推进项目,项目完成后依旧关注用户的反馈。这样的设计师能提交超出期望的设计方案,更能说服别人,也更能得到认可。
投资自己就是投资人脉,只有自我增值才没有浪费时间。
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当一个人的时间本身不值钱的时候,就会很难判断哪些是有效,哪些是无效。
这就是忙的人越忙的原因了。这时候就会发现,你舍不得花两三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因为花的时间比电影票贵太多,如果电影还不好看,那简直要骂娘;你舍不得花时间和没有深交的朋友吃吃喝喝聊些有的没的,于是你自然摒弃了无效社交;你舍不得买东西的时候货比三家,而更倾向于宁可花多点钱来过滤,你不是用时间换钱,而是用钱换时间。
能用钱解决的时间,就不会花时间---开始成为你的信条。
02
真正厉害的设计师都是反社交的
我发现,当我们还在渴望社交和连接的时候,很多设计师的行为,往往是反社交的。
我们热衷高逼格的场子,就可以结交些所谓人脉;有什么饭局就要去参与,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时候的我们,会更重视可能的价值,而不太关注时间沉没成本。
而你会发现另一些人,他们生活更简单,更有规律,所以更专注,更有效率。以为他们早早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大多数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有个理论: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段位,你只要看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时间,和如何对待你的时间。
前几天,有一个交情一般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叫我帮忙给他做个简单设计,帮忙修改一下,回头请我吃饭、报销车费。他认为,修改下局部设计,对我而言太简单了,也没有成本。
我其实也以为是个很简单,举手之劳的事情,帮帮朋友。结果好家伙,文件发来,一看大几百平的室内设计改造。我立马就原路退回,看都懒得看。我说,工作量太多了,做不了。大几百平米的设计,而这改造还得先理解原有的各种因素,又不能像完全新建一样进行设计,光理解现状就要花上很长时间,我还得去花时间去思考、修改、设计,时间又不知道耗费多久。
这个忙,我怎么帮?这样的朋友,其实是人生的一种负担,他并未与你多深的交情,而且他既不能理解你的工作,也不能理解你的成本,他还觉得你这样的举手之劳是理所当然的呢。他连你根本的帮忙的价值他都没有看重。
他或许会说,又没有叫你上班时间看,你空了的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帮帮忙。可是,我们空余的时间为什么要为不把我当朋友的人去耗费呢?平时工作都很累了,空余的时间我用来多休息也有助于我健康,我用来陪陪家人也助于促进家庭幸福,或者我用来看看书学习也有助于我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还可以提高我的时间价值,我有什么理由把这个空余时间留给那些不珍惜我们的人呢?
所以,你认为自己的计时工资值多少,就大概知道接下来,哪些东西值得追逐,哪些东西应该放弃。
有了微信后发现朋友圈里室内设计行业的活动真多,活动基本都是沿袭一个模式,拉一帮大咖中咖小咖各种咖咖的设计师,再从几个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材料商手中拿些赞助钱,搞个大活动。这些活动基本特点是拍几张照片刷刷朋友圈,属于6个小时后就没人点赞的自嗨型行业聚会。
这两年各种升级转型创新抱团取暖资源整合,是各种组织各种圈子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有多少做到了?有多少做到双赢、多赢了?这些活动有多少能值得传承的? 小编认为大部分活动都是“无用社交”,很多设计师见大师们参加的活动,甚至从东北飞到深圳,只是为了见一眼崇拜已久的大师,顶多能和大师合个影,发个朋友圈,而这样的活动的实质呢?你成了活动组织方的营销人员,走过程人员,对你自己几乎无用。
我们都熟悉并喜欢的设计师鬼手帕,从不参加任何设计活动,也不参加所谓的设计大赛,在她看来,几乎所有的奖项都有过分商业操作的成分,他也不需要这样的包装,在她看来,参加这样的五光十色,场面宏大的设计师活动,不如自己去旅行一次,放空和沉淀自己,让自己设计和生活方面有所感悟。
所以,当你感觉碌碌无为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计时工资”值多少?
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想你就大概知道接下来,哪些东西值得追逐,哪些东西应该放弃。
宁可对时间焦虑,也好过对时间无感。
03
明确最后期限
没有最后期限的计划都是瞎扯
前些日子室内设计联盟官网上组织了一次关于户型优化的竞赛活动,报名情况挺踊跃的,上百个设计师都说要“下定决心”参加活动,然而,到后期交稿的截止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的同学按时提交了他们的作品。其他人呢,要么说软件没装好,要么说没时间做下期再参加,等等……看到这个情况我还是有点小失望的。难道是这个活动的参与难度太高了?要求太严格了?
其实都不是,问题在于大家的决心不够大,而且完全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白白地让时间浪费掉。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了目标,却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清晰的期限,比如说,有的人的目标是“我要当个设计总监”、“我要环游世界”,又比如“我一定要给甲方出好方案”……这样的梦想谁不会说?可是,你给这个目标定下期限了吗?
“帕金森定律”说——如果你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活动,你会放慢你的节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这就是现在大家经常说的“拖延症”吧。如果需实现的目标足够紧迫,你怎么还会有多余的时间去抱怨去瞎扯?
明确最后期限,没有最后期限的计划都是瞎扯!
网上有句话我特别认同:如果你想找人帮忙,去找那个特别忙的人帮忙,而不是去找那些比较闲的人。因为那个忙的人,只要答应了帮你,就一定会很高效地把事做好。反倒哪个闲的人,很可能会拖延低效,最终帮不好你。
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越有能力选择悠闲的人,越是选择忙碌。而事业没起来,本应该忙碌的人,却往往越有时间。
所谓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其实就是指,他的单位时间成本很高。他要获得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靠的就是提高效率与质量而来的单位时间的价值。这价值,是通过漫长岁月的艰辛学习、思索、实践等等累积而来的,他值得这个价值,一旦这个价值产生了,这就是他的时间成本。
因为他的影响力更大了,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了,换句话说,他们的时间更值钱,怎么舍得浪费。财富越多,责任越大。
时间更自律,人生更自由。
04
设计师,你就必须收费!
设计师的服务方式,也不同于其他的商业模式。
你开设一个厂,只要你管理得善,你就是没事出去打牌、洗脚、或者找人聊天,你的生意并没有停止,你的钱也是源源不断的在赚。所以商人的时间成本很难计算,这其实是因为他的成本不在时间,而是在他的原料、技术和管理上。
可是设计师就不同,他每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挣钱,每分钱,都是得靠每个时间去思考、去书写、去执行换来得,也就是说,他必须全副精力用这个时间去工作,他才会挣钱。否则,他一停下来,钱也停下来。就像维修技工一样,他手一停,他的收入也停了;也像雕刻师傅一样,他的手一停,他的收入也就停了。这也是我一直调侃说,其实我们设计师,只是一个手艺人而已。这也是,我很难对同为手艺人讲价一样的,靠时间吃饭的人不应同类相轧。
其实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社会上每天都有人想要绞尽脑汁去“免费找人设计”。设计这件事,免费的东西,永远是最昂贵的,除了钱之外,你必然要花掉人际,时间,心情,各方面的成本,而且这个世界上,一个好的设计,必然是设计师经历了很多年的打磨与沉淀,或者凝聚了一个团队的创意智慧,为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知识成本付费,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操守。
可是,大部分人并非如此理解,他们甚至不能理解设计师的成本在哪里,所以,即使他们耗费你一天的时间为他们的事情出谋划策,禅精竭虑。他们也没有任何过意不去,他们认为只要没有花你一分钱,最后不就是张纸,甚至就是个jpg,这就够意思了。看不到你时间成本的时候,也看不到你的时间价值。
——我们应该谨慎的选择客户,也应该谨慎的选择朋友。不是因为我们现实,而是因为我们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浪费。我们赖以养家糊口的,其实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