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的文章中,王奕先生为职业酒店设计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酒店的文化气量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对酒店设计中的"文化定位"进行新的思考。什么是文化气量?如何借助于成功的文化定位获得设计的成功?细读之下,令人深有感悟。
至今,我国不少高档酒店的室内环境仍然是不允许客人随意拍照或摄像的,在香港也有类似情况。其原因多是为了防备别人抄袭模仿自己酒店的设计风格,也有顾及商业、安全等因素的,说到底,是酒店业竞争的需要。
其实,作为职业酒店设计人,我倒以为酒店的设计是最不怕被人模仿的。因为模仿者在重复别人的成果时放弃了对自己应有个性的追求,而且往往会滞后若干年,对自己来说,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另外,模仿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出版单位包括酒店自己都会印刷发行有关的酒店宣传图片和图册,也为学习和模仿者提供了条件。
既然如此,酒店应该大大方方地欢迎客人的拍照或摄像,除非拍摄者是为了商业目的。这是一个酒店的文化气量的问题。出于职业需要,我经常会到世界各地知名的酒店考察,拍照和摄像是最主要的工作,却从来没有被人阻止过。今年七月,我特意来到巴黎的利兹大饭店,住下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勘察、访问工作,虽说知道不太可能有什么麻烦,但在这么著名又颇具神秘感的豪华大酒店里连续狂拍4个小时以上,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心里也多少有些嘀咕。可是,凡是看到我在拍摄的酒店管理人员,或是普通员工都非常有礼貌地为我让路,甚至帮我阻拦过往行人,以免他们挡住了我的镜头,然后是微笑、微笑……我仿佛听到他们在说:"拍吧!把我们的饭店拍给别人去看吧!"不久前,有位天津酒店的老总谈到他们在曼谷一家非常高档的SPA酒店考察,特别想多拍一些资料,又担心酒店不一定允许,于是试探地问人家,结果出人意料:人家不仅同意,而且帮着布置灯光等。他们认为客人喜爱自己的酒店正是酒店的骄傲,为客人拍照提供方便则是酒店服务精神的体现。我的这位朋友为此十分感慨。
我以为,有深度的文化应该是有气量的,如同越高雅的酒店越不傲慢,反而非常平和、宽容、放松,予人以"极度的舒适"。
由此,我又想到酒店设计中经常会探讨的"文化定位"问题。有时候,这种定位被理解成对于某种特定风格的追求。比如说欧美风格、日本风格、现代风格……等等,这只是十分表象的定义。其实对于一个酒店来说,"文化定位"更重要的是对某种文化背景和经营哲学的锁定。
我们在规划一座酒店之初,总是希望先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设计要素,即这家酒店的投资目的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搞好接待工作,对星级饭店标准能用则用,并不苛求;有的是为了走向市场,什么赚钱多就做什么,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明确但片面;也有的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无论花多少钱也要"豪华、气派",不惜代价,也不太讲究实用性。这些不尽相同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已经为酒店设定了不同的文化观、社会观和市场观,把投资人和设计者都约束在了一个特定的创作范围中,思想的创造性和具体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因此受到了束缚。"文化定位"此时此刻变得狭隘起来,并且模糊不清。沿着这一思路建成的酒店最终的效果未必理想;沿着这一体系形成的观念也会带来诸如"文化气量"之类的问题。
实际上,今天的酒店对于社会、对于人、对于财富、对于文明都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吸融性。酒店设计中的"文化定位"在一个很深的层面上和很广阔的范围里开掘着酒店的这种奇特而博大的功能。我们不仅要让酒店象一台安装十分精密的商业机器,可以自动化高效率地运转;还要让酒店象一本既装帧精美、又内容感人的名著,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是酒店成功的根本,是我们职业设计者要永远攀登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