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小石
1997年的奥斯卡颁奖之夜,妮可·基德曼以一袭改良的中国旗袍,惊艳全场,也被在场的服饰专家和记者们一致誉为当年奥斯卡的最佳服饰。妮可·基德曼在《澳洲乱世情》中的一张剧照,也可看出是从中式旗袍去取材的。在一片西方化的生活场景中,中国元素常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明星们都晓得要避免“撞衫”,而我们现在的城市却是千城一面。这也是今天我们想来探讨,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及其如何运用的原因。
苏州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中国城市之一。除了生活节奏不太快、日子可以过得比较有意思之外,苏州的不少文化娱乐场所、餐馆酒楼,在设计上也都比较拥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这一点,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l 西风压倒东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全盘西化,合理吗?
中国人与西方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有差异的。西方城市基本上是从古迹的基础上加以维护改造出来的,新旧共生,他们认为这是最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中国人往往把旧的拆掉,建立新的,所谓「破旧立新」,结果许多古迹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孩子,从小一口汉堡、一口可乐,一口热的,一口冷的;食衣住行,基本上都西方化了。我平日几乎不吃早餐,偶尔吃还是喜欢稀饭、酱菜或豆浆、烧饼。现在东方文化传统保留得较好的,是日本、韩国,而不是我们。日本人到现在还会在住宅里保留一间和室,韩国人在重要场合还会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在我们这里,这种情形就看不到了。没有传统的承传对设计而言其实是很不利的。
当前城市建筑的国际化,始于二战以后。当年的包豪斯大师们,希望以最快的时间,最少的成本,让最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现代生活,也揭开了建筑史上崭新的一页。但也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国际风格所形成的千城一面的问题,导致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样,让人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到了哪一个地方。尤其出了机场一看,往往都是一样的肯德基、麦当劳。
其实,越是全球化,越是应该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没有地域文化的特征,这个城市就没有自己的面貌,在世界上就仿佛成了一个没有脸的人。
l 经验是创意的来源
《英国原创设计资料集》,是一本收集了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很原始的一些图纸资料的书。我买来一看,却发现这些所谓英国的原创产品设计图稿,几乎全是中国的东西!这些中国的元素符号,居然成了英国原创设计的来源!这也使我更加相信,创新是有凭借的、有过程的,并不是凭空就变出来的。所有的创新设计,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模仿、反模仿、创造。而这些过程也都必须依靠实际的体验,只有经历了体验,学习、模仿、反模仿、改良,最后才有所谓的创新、创造。英国人把中国元素拿过去,模仿、学习,再把自己的东西也拿进去交接、融合,逐渐再改良创新,最后就变成了他们的东西。
享誉世界的英国瓷器品牌威基伍德总部的展示大厅内,摆着一只中国的紫砂壶,旁边有一行英文字,写着:“我们的一切由它而起”!
英国人并不否认他们的灵感来自中国,但他们通过不断的模仿、改良、创新,最终生产出来的瓷器却可以畅销全球。可见,谁发明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发扬光大,发扬光大才是王道。
黄小石简介
朗誉别墅装饰创始人、台湾设计教父、亚洲权威设计媒体《当代设计》杂志出版人。工作之余,奔波两岸,发表演讲、实验设计,从未间断,著作二十余种,曾获颁台湾最佳杂志金鼎奖、中国室内装饰行业贡献奖、年度设计传播奖等奖项。尤其近几年来更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大陆各大城市,每月举办“当代设计名家论坛”等学术活动,影响层面至深且广,在业界享誉为 “打开两岸三地设计交流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