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滨湖南路 鸿盛花园一楼(市招商局斜对面)
电 话:400-680-0011
联系人:吕奕都
1.为何叫“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正月,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古人又称“夜”为“宵"。所以人们为了感恩大地回春,庆贺新春的延续,在这一天庆祝。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中国的岁时节令中有“三元”的说法,上元节(正月十五)祭天官,中元节(七月十五)祭地官,也就是鬼节,下元节(十月十五)祭水官。
2.元宵节的来历?
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文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庆祝元宵的习俗。汉武帝时期,元宵节也作为“太一神”(主宰万物之神)的祭祀活动之日。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明帝时期,那时举国大兴佛教,皇帝听说正月十五时,僧人观佛舍利, 点灯敬佛,就命令这一天的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并令士族百姓都挂灯。
另一种元宵点灯的说法起源于此前提及的道教的“三元说”。由于上元节为祭祀天官,天官喜乐,所以在这一天要点灯。
3.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点灯庆祝节日?
相传很久以前,飞禽走兽很多,四处伤人伤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在人间迷路,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天兵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作为惩罚。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貌似天帝的女儿们都是美丽善良的女一号配置),不忍心看到此惨景,就偷偷来到人间,告知人们这个消息。人们不知如何应对,想了很久,有位老人想出个法子 -- 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点响炮竹,这样天帝就会一位人们都被烧死了。 人们纷纷照做,于是成功地骗过了天帝,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4. 元宵节的习俗?
作为全国性的节日,大部分地区的元宵节习俗都差不多,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汤圆-- 与“团圆“谐音,象征一家人团圆和睦幸福。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可煮,蒸,煎,炸。
元宵和汤圆在制作方法上不同:汤圆制作相对简单,将糯米皮做好,中间掏一个坑,把馅放进去;元宵是则是将馅放在糯米面里来回摇,直到馅外面裹上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
猜灯谜-- 将谜面贴在纸条上,放在彩灯上让人猜谜底。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则是十六之后再加两日,明代则延伸至初八到十八整整十日。
走百病-- 也成为“烤百病”或“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女性,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目的是驱病除灾。
历史发展到现在,元宵节的活动习俗越来越多,很多地方增加了耍龙灯和舞狮,踩高跷,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历史,习俗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好好利用春节的最后一天,开开心心吃元宵,热热闹闹享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