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次家装的历程无异于一场斗智斗勇却并无胜算的战役。若干年来,在传统家装模式下,尽管消费者多少对家装猫腻有所了解,但在设计师、工长、主材销售商结成的利益联盟中,“猫腻”总是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和初涉家装的消费者“躲猫猫”,显然,何时结束这种“躲猫猫”的家装历程,还家装一个“透明地带”已经成为了众多家装业主最大的愿望。近日,记者走访了业内首家“透明消费”的某品牌成品家装,和他们一起,挖出那些和业主们“躲猫猫”的家装猫腻。
设计费少交了,可是买主材被设计师忽悠了
在传统家装模式中,设计师作为唯一和业主自始至终交流的主要联系人,其掌控了从设计到工程施工、主材采买等所有家装关键环节。而设计师也正是传统家装模式中“猫腻”链条的主要负责人。经常的情况是,设计师通过让业主少交甚至不交设计费作为拉拢业主装修的优惠条件,再通过引导、带领甚至强迫消费者购买指定的主材获得大量的灰色收入。
■解决之道:
设计师平台总体运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将单个设计师为中心的传统家装模式变成由设计师团队仅负责设计部分。比如该品牌成品家装设立了庞大的设计师设计平台,由整个设计平台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相应的设计,单个设计师将无法介入具体的主材采购。从而保证了业主主材部分的“透明消费”。
听对方讲述想象中美丽的家,完工后却并非和想象一样
在45天的工程时间里,消费者会经历哪些?增项?修改设计?返工?中期款加钱?总之,不管哪样,消费者不得不掏腰包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看不到真实的“家的模样”,自然也就无从规划未来的家,所以只能听凭工程方的引导。最后的结果是:真实的工程款总是远远高于合同签订的款项,“家的模样”也在一次次增项和修改设计中全然没有了当初的意味。
■解决之道:
实景呈现“家的模样”
“瞎子”家装是如今家装的通病,大部分业主并不懂专业的家装工程知识,为了打造“美丽的家”,往往盲从于施工方的意见。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透明消费”的前提就是让业主提前真实感受自己“家的模样”。该品牌成品家装首次引入了家装“产品”概念,业主只需要选定功能、样式、色彩、价格、风格、档次后,就可以当场看到45天后“家的模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增项和设计修改。
工程看着没问题,入住后问题很多
工程质量的“躲猫猫”是最令消费者头疼但也最无法控制的一项“猫腻”。毕竟和施工方相比,业主的专业程度远远不够。加之工程的质检往往都由施工方内部人员担任,所以用眼睛看没问题、用了后问题频繁的事例很多也就很正常了。
■解决之道:
严格工程标准和新技术使用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每个家装公司的技术、工程要求都不尽相同,这是导致工程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以该品牌的“标准工程”为例,其具有自检功能的专利技术,严格的节点巡检制度和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在工程中不吃“猫腻”的亏。